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纪念张载之

    信息发布者:太白六月雪
    2020-03-30 07:29:31   转载
   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张载眉县宣传 3天前





  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眉县在行动






    文化根脉,塑造着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。在宝鸡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,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和心灵滋养,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,活在这座城市的空间里,活在城市居民的记忆中。今年,是“关学宗师”张载诞辰1000周年,作为生活在张载故里的人们,更有责任去体悟张载文化中,所蕴含的可以穿越千年时光的思想精华和人文力量,而这种精华和力量,放在现代社会,依旧能够规范约束人们的言行,丰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—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张载?




    一代大儒志存高远创关学 



    张载(1020-1077),字子厚,陕西眉县横渠镇人,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关学的创始人,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。因晚年在家乡设馆讲学,故世称“横渠先生”。 张载祖籍河南大梁(今开封)。北宋景祐二年(1035年),张载父亲张迪病逝,时年15岁的张载与家人护送灵柩,离开四川涪州(今重庆涪陵),返回老家大梁。然而,路途遥远,开销较大,一家人才走出斜谷,就用尽了所有钱财。这时,得知前方兵乱,家人决定将张迪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处的大镇谷迷狐岭上。从此,张载便在眉县安家,入横渠镇崇寿院读书。 张载少时耕田读书,青年时喜好兵法,立志从军,在一代名臣范仲淹的指点下,他开始悉心研读儒、佛、道三家学说,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关学思想体系。北宋嘉祐二年(1057年),张载赴大梁应考,时值欧阳修主考,张载与苏轼、苏辙兄弟同登进士。此后,他先后任祁州(今河北安国)司法参军,云岩县令(今陕西宜川境内)著作佐郎,签书渭州(今甘肃平凉)军事判官等职。51岁时,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看法,张载辞官回到横渠镇,依靠家中薄田生活,在少时读书的崇寿院讲学读书。在此期间,他写下了大量著作,对自己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,并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。在横渠镇崖下村、扶风午井镇、长安子午镇仍保存着遗迹,至今还流传着“横渠八水验井田”的故事。北宋熙宁十年(1077年),张载得以再次入朝为官,任同知太常礼院职。因支持推行复古婚冠丧祭之礼未果,又借病辞官回家。当年农历十二月行至临潼,当晚住馆舍,沐浴就寝,第二日晨与世长辞,终年57岁。 据史料记载,张载去世后,家人无钱为其置办棺木。家中箱柜打开后,也唯有书籍,最后还是学生筹资,将这位一代宗师运回眉县,与其父张迪、其弟张戬一起安葬于大镇谷迷狐岭上。张载讲学的崇寿院也被改为横渠书院,张载被后辈尊称为“横渠先生张夫子”。 横渠四句立心立命开太平,张载有着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的超逸胸襟。




    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
    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

    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,这四句名言被广为传诵,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,哲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